当前位置: 首页 > 调研献策 > 学术研讨

新求实 深化服务 围绕科技惠农作好服务"三农" 唐山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时间:2019-08-28 来源: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几年来,我们在省老科协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科技惠农为主线,不断探索,力争把工作做实,服务"三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创新服务形式,面向基层开展科技服务
  服务"三农"工作我们从10个老区村的结对帮扶开始,在取得成效后,积极探索贴近中心、贴近基层、贴近农民的可持续科技惠农的路子,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效果明显增强。
  一是在革命老区开展了"进帮促"活动。我们与老促会联合制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老科技工作者"进老区、帮技术、促发展"活动的意见》。意见确立了帮扶工作机制,规定了每年提供科技帮扶资金的数额和使用办法,明确了两会的责任和义务。自2009年开始已成为我们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成为了贫困村较快脱贫致富的亮点。在首批结对帮扶的10个村中,我们以农业专家服务团为主体,明确一对一帮扶的首席专家,选择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攻关立项,及时地送技术,培养科技示范户,培植主导产业。三年中有6个村被评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玉田县团结村过去是一个以粮为主的贫困村,通过三年的帮扶,新发展设施蔬菜60.9亩,裸地菜3000亩,规模养猪3000头,养鸡2万只,使全村人均纯收入三年翻了一番。
  二是着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创新了培训方式。在对农民劳力现状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农民需求、时间和接受能力的特点,开展了基层培训、实地指导、电话咨询、短信指导、网络视频沟通、编发实用性强的技术资料、电视讲座、培养科技示范户等多种形式,每年下基层指导近100次,举办各类培训班近300次,年培训农民近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多份,培养农村科技示范户170多户,电视讲座36次,网络视频开通52次,和农民交换电话号码600多个,在传播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开展科研攻关,促进了农民增收。帮扶重点村确定之初,我们坚持由分管会长带队,组成了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发现问题专题攻关。目前,已累计完成科研攻关项目20项,帮农民降低了生产成本,突破了增收瓶颈。老区村四道沟村是个核桃种植专业村。核桃黑一直是影响核桃质量和效益的问题,障碍着核桃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席专家张继堂进驻后,通过细心观察和研究,确定为害虫"举肢蛾"危害造成。在老科协资金的支持下,进行了举肢蛾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的研究。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作了200株成树试验,取得了座果率提高20%,病虫害下降70%的效果,并培养了14名防治骨干,此项技术也推广到了215户,使全村11万株核桃获得丰收,并又新发展了3万株。在乐亭葡萄产区葡萄黑豆病蔓延多年,农民每年投入两叁百元的杀菌剂也不见效果。老专家杨守襄通过潜心研究黑豆病的扩散蔓延规律和周边生态环境,发现黑豆病与绿盲蝽和蓟马两个虫子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致,找到了黑豆病是两个虫子在葡萄幼果期危害所致,每亩仅用几十元的杀虫剂就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当地专业人员感慨地说:"多年防治的病害原来是虫害,没有在一线的研究是很难发现的。"同时在他的指导下,积极推广"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的防治方法,使乐亭蔬菜产区植保成本由原来的每亩600元下降到300元。
  四是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2009年在深冬生产开始的季节,滦县宝福现代农业园区这个规模较大,标准较高,按循环农业建设的园区,第一年就面临失败的危险。应当地请托,帮他们找到照搬山东设计造成暖室温度达不到要求的原因后,我们派最好的专家驻点帮助,提供了生产管理、技术指导、设施改造与完善等集成式技术服务,使当年损失降到最低。第二年通过技术改造与完善,使其达到了设计要求,成为了当地一个样板,带动了当地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目前,滦县古马一带已建成跻强、方瑞、绿源等多个现代农业园区,都得到了老科协不同程度的技术支持。 
  丰南南孙庄地区随着唐津运河的开发被规划为投资3亿元占地8万亩的生态农业示范区,第一期工程中,老专家姜东仓被聘为技术顾问。由于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单项技术难以解决。老科协给与了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到现场考察并在两次会长办公会上提出具体意见。分管会长带队带领多学科专家现场会诊,后续又两次增派专家完善设计,保证了一期工程按时投入了使用。目前,我们已向7个现代农业园区提供了积极的技术支撑。
  五是用科技项目为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迁西县是全国闻名的板栗生产基地。随着板栗嫁接技术的普及,板栗密植园成了主要栽培模式,收到了早期丰产的效果。但目前郁蔽造成的光照不足又成了影响板栗产量和质量的新问题。林果专业会员尹玉臣和安立春研究的"刻芽拉枝和短截控冠"两项修剪技术,不但取得了国家专利,而且在两个乡的大面积试验中取得明显效果,成为了重点推广的板栗密植园持续高产的新技术。原唐海县是水稻重点产区。县老科协组织了水稻专家、农机专家和农机大户对水稻乳芽直播项目研究,通过两年试验,取得了每亩成本比人工插秧节约335元,比机插节约112元,每亩可节水120方,亩产达到1350斤的效果。2012年初,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亲自主持了该项技术的推广会,为唐海水稻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遵�"水源移动式滴灌"技术节水效果达90%,为解决山区果园水源短缺提供了新的途径。
  六是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合作社。目前,市县两级较具影响的合作社已有8个。玉田县会员樊广富在2007年带领156户农民创办了果菜专业合作社。一年无偿培训8600人次、担保贷款32万元、优惠提供各种农资310多吨,为基地销售产品8200多吨、为社员节约成本1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043万元。迁西老科协副会长赵仲元2008年领办了迁西县龙顺柴蛋鸡专业合作社。他们以投资800万元建成的种鸡场和冷冻加工厂为依托,以9名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实行柴鸡生产全程系列化服务。现已有会员250户、存栏柴鸡600多万只。2011年销售柴鸡蛋700吨、柴鸡30万只,合作社实现总收入700万元,使农民增收1000万元。现成为华北最大的柴鸡养殖基地。两个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市级十佳合作社。
  二、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提高示范基地的创办水平
  目前,我市已有省级科普示范基地8个,还有一部分在建并已比较成熟的示范基地,创办质量不断提高。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与培育主导产业相结合。每个基地的创办中,我们都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扶植1-2个主导产业。遵化鲁家峪村原是以红果、柿子为主的专业村,我们在帮助他们提产量和质量的同时,根据村民养猪的习惯,委派资深畜牧专家李书臣为包村首席专家,帮他们建立了一个饲料厂、良种猪场,组建了生猪生产协会,培养了2名防疫员,发展了70个养猪大户,实现了以"品种优、饲料全、防疫准、管理精"为目标的年出栏1万头规模的生猪生产基地。
  (二)与科技项目进基地相结合。丰南区西崔坨2011年我们支持6万元科技帮扶资金,实施"膜下微滴灌"项目。在15亩棚室内取得了较好效果。浇水时间由原来的每次一天,缩短为3个小时,到定植阶段用300度电,现仅用100度,随水施肥使用肥量节约40%,降低了室内湿度,减少了病害,节药也达40%。产品产量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目前我们在基地中推广的土豆脱毒栽培、稻改棚、沼气进棚、三元杂交良种猪等近20个科技项目不但为基地主导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产生了较大的辐射作用。
  (三)与培养科技示范户相结合。驻村帮扶首席专家把培养既是先富的人,又是致富带头人的科技示范户作为工作的重要部分。乐亭县西阁楼坨村28岁的大学毕业生陈怀东在老专家杨守襄的帮助下很快掌握了设施菜生产技术,投资110万元建起了占地58亩的晨曦庄园绿色蔬菜基地。2011年两茬荷兰乳瓜销售收入80万元。他的成功带动当地农民发展了40多个日光温室,成了蔬菜专业村。丰南西崔坨农民张小山在驻村首席专家王永存的帮助下,借鉴外地经验,设计了一座15亩联栋大棚,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1.5万元,先后有130多人自发学习观摩生产技术,优良品种推广到周边40多户,2011年被河北农民俱乐部吸纳为会员。
  (四)与建立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相结合。在基地创办过程中,鼓励和支持专家和基层能人以基地为依托,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发挥科技龙头作用。古冶科兴合作社老专家姜东仓等7名专业技术人员在以农业试验场为核心,覆盖46个村的科普示范基地中,开展了新品种培育、园区规划设计、农民技术培训、技术人才输出等多种服务,不但使基地提高了科技含量,还为市内7个现代农业园区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能力
  在贯彻中办发【2005】9号文件和省市两办文件中,我们始终注重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加强能力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这几年在服务"三农"工作中,使这一做法的效果逐渐体现出来。
  (一)强化能力建设。我们制定了《专家服务团管理办法》,在吸纳会员和队伍管理上较好地处理了广泛性和功能性,专家型和能人型、服务老科技工作者和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的关系,实行动态管理,市县结合的办法。目前,市级有一个43名专家组成的农业专家服务团,在全市3100多名会员中,农业方面有 1名专家被聘为河北蔬菜网络服务专家,有7名被20个农业基地、企业、园区聘为技术顾问,有21名专家研发了科技新成果。有170名成为了科协在册的志愿者。形成了一支拉的出,下的去,蹲的住的服务"三农"的优势群体。
  (二)构建服务体系。老科协下设农业专业委员会和农业专家服务团。县级老科协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工作中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并按照有需要、有人才的原则,依托基层会员,积极发展乡镇老科协,现已有136个镇乡建立了老科协,形成了以专家服务团为骨干、以会员为基础、组织健全,上下贯通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三)创新工作载体。我们在与老促会联合开展"进帮促"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后,不断总结经验开拓思路,为发挥会员作用,搭建工作平台。先后采取了与市科协开展的科技志愿者和"联帮扶"活动,鼓励和支持老科技工作者领办创办农业合作组织和基地建设,向农业企业和园区推荐技术人,帮科研人员建立试验基地等措施,为科技人员拓宽了用武之地。
  (四)加大支持力度。我们多方面筹措资金,千方百计保障支撑科技服务资金的可持续性。市本级四年来为科技帮扶提供资金160万元,为专家提供科研资金50万元,为发展基层组织建设提供资金33万元,为鼓励专家领办创办合作社提供资金10万元。县级老科协也通过工作成果争取党委政府的认可,获得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为服务"三农"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帮助。
  几年来,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把专家有效组织起来是服务"三农"的基础;创新服务载体是服务"三农"的关键;创办示范基地是服务"三农"的核心。

留言

在线留言

留言人
联系电话
留言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