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银龄风采 > 老科学家先进事迹

报党恩,坚持走科技扶贫路

时间:2019-08-28 来源: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边庆年

共产党哺育我成长

  我是河北省农大的一名教授,1946年出生在定州市叮咛店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解放前,全家靠租地借债过日子。从我记事起,就沐浴着革命的教育和党的恩情。爷爷奶奶是抗日战争时期定县专区第一任专员赵曙光的堡垒户,父亲很早就参加了革命,神出鬼没地打鬼子消灭敌人,后来组织上还派他做"敌工"。母亲做军鞋积极支前。解放后,因为是抗日家属,我从上小学开始就免交学费,从中学到大学毕业一直享受着人民助学金。中学时,学习之余,我放过羊,养过鸭,喂过兔子,栽过果树,参加过大炼钢铁和王快水库的修建,被评选为学校的学习模范、劳动模范、文艺模范。1958年秋,我和母亲分别作为学生代表和妇女代表在全区劳模表彰大会上同台授奖。少年的我便坚定了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为人民奉献知识力量的信念。1961年,我考入河北省定州中学,那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短缺,同学们纷纷离开了学校,父母劝我像哥哥姐姐一样早点参加工作,可我认为没有知识比没有饭吃更可怕。有时饿的躺在床上还坚持看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1965年,我收到了河北农业大学水利系的录取通知书,1965年10月我加入中国共青团,1965年12月又被学校评为学毛选先进个人代表。从此,我就下定决心要对得起培养我的党,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教书育人 传授科学技术知识

  1970年,我在河北农业大学水利系毕业,留校做政工工作,1972年又有机会到河北地质学院进修水文地质专业。(恩师刘光亚、杨文远为我的成长付出颇多)是党和人民培养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农村娃到一名大学教授。从地质学院毕业回校后我承担起"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地下水开发利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土木工程地质"等5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并长期兼任着地质实验室主任,从不觉得苦和累。可是地质课比较枯燥,为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先后制作了600多张幻灯片,编写、拍摄了"地质与水利"、"大坝工程地质"等7部科教片,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些科教片先后获得了省、部级八个奖次。1994年,我的教学改革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我利用去外地考察、开会和实习的机会,先后采集3000多块岩矿标本放在实验室以便教学和学生参观。渐渐地,地质课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课程之一,而实验室也成为他们汲取地质知识的乐园。每次谈到这些,我的脑子里便不由地响起儿子幼年时稚嫩的声音"爸爸,为什么别的小朋友的爸爸回家来包里都是好吃的,而你每次背回来的都是石头啊�"虽然,对家人我做的远远不够,但是,在近40年的教学生涯里,收获的是"桃李满天下"。每年教师节,我总会收到学生们来自四面八方的祝福,其中有个学生的短信:"每一位老师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是您是让人永远记住的一位。"现在,我的学生大都工作在水利战线,在积极地为人民的吃水用水问题默默工作着。他们也常常找我解决他们所在县市的找水难题,为造福百姓,他们的这些举动也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踏上科技扶贫路

  1979年春,河北农业大学承担了"河北省太行山区综合开发研究项目",后来这种送科技进山的方式被国务院命名为"太行山道路"而享誉全国。当时还年轻的我有幸担任了"水文地质调研"主研人及报告编写人,而这一课题于1981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随着科技开发和科技扶贫工作的深入,在太行深山区,吃派饭,睡土炕,我和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渐渐地感到饱受干旱之苦的老百姓们需要我,而逐渐地我也离不开缺水地区了!
  一次调研使我着实惊呆了,革命老区顺平县青榆沟,全村人仅靠一个小坑渗出的一点水生活,并且为了公平用水,小坑有时还有人看守,缺水时,全村人排着队到这里来打水。小坑水少,大家打到的都是一瓢一瓢从坑底舀出来的浑水,回去澄清后才能饮用。村支书高平均对我说:"大家伙从这打回去的水澄清后,要是洗脸的话,头一天用了,第二天第三天再用,用后再澄清用来喂鸡,喂兔子。"我再次看了眼那个水坑,坑里哪还有水,都是些泥浆!我望着排队打水的村民那望眼欲穿的神情(还有葛庄子村的老百姓),我的心如刀绞般疼痛,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深山区的青榆沟老百姓吃上干净的水!于是,我马上行动,在县扶贫办齐增福主任的陪伴下,对青榆沟的岩性、地层、构造进行详细勘测后定下井位。终于,青榆沟打出了一口优质井,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
  水是穷山沟里最珍贵的东西了,有了水山里人才有富裕的希望,可定一眼井并不那么简单,一块块坚硬的岩石究竟哪一块下面有村民急需的水源,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才行啊!我应该挑起这副重担,教学之余以及周末和节假日找水定井,解决老百姓吃水用水的难题。
  在唐县中长店村,40多年来,村民们经常挑着桶,翻山越岭,去七八里外挑水,一趟回来了就得大半天的时间。村里曾先后打过几十眼井,村民一次次满怀希望一次次地凑钱,有的村民连给儿子娶媳妇的钱也凑出来,可打出来全是干井。村支书石劲松愁得大病一场,还被村里戏称他"干眼书记"。我听说他们村的情况后,马上赶到当地,让村干部带我上山,选择井位。抽水那天,全村人都围在井口,合闸的时候,清澈的水喷涌而出,"哇……"人群中一位妇女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哭了出来,许多铁骨铮铮的山里汉子也流下了眼泪。有位78岁的老人石造刊流着泪说:"现在就是让我死,我也没啥说的,真是感谢边教授啊。"于是他们在机井房的墙上写上了"教授井"几个大字。
  干旱缺水的保定市顺平是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县,我先后为这个县找井280多眼,节约资金80多万,扩大水浇地面积5万多亩,解决了3万多人的饮水困难,帮助农民走上科技致富的路子。农民朋友们常常给我打来电话"边老师,今年井打成了,地能浇了,种的桃今年丰收了……""边老师,种的柿子今年大丰收啊"……县长郝俊愿、县委书记张莹亲自给河北农大送来锦旗:"扶贫公德无量,找水润泽千秋"。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现在,我踏遍了河北省燕山地区、太行山区的沟沟坎坎,山山水水,也先后应邀到北京、天津、山东、辽宁、山西等缺水地区找水,有时要奔波在寸草不生的荒原,有时行走在怪石嶙峋的山地,夏天顶着40度的酷暑,冬天冒着彻骨的寒风,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使我患上白内障,寒风冷雨使我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但这些未能阻止我科技扶贫的脚步。

科技扶贫,老马不停蹄

  2006年10月,我从教学一线退了下来,老伴说:"你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稳稳当当在家待着养养你的老毛病吧!"但是,我望着家中那一摞摞厚厚的来自不同的边远山区的数百封感谢信,和早已挂满墙壁的80多面锦旗,我默默地告诫自己,还有更多的人需要我,我要继续走下去。
  退休后,我担任了保定市老科协理事,平日里积极参与开展一些科普工作。在省、市科协的组织领导下,先后到行唐、平山、曲阳、唐县、易县、顺平、涞源、涞水……等贫困山区找水。今年的5月在易县已经连续打了几眼干井的东庄村确定的井位,打出了60m3/时的井,彻底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难题,还增加了600余亩水浇地,他们送给老科协的锦旗写道"慧眼识甘泉,真情系三农";曲阳县育才小学,为片麻岩、大理岩分布区,水源非常匮乏,长期的干旱缺水严重影响了该校师生的生活和工作。经过几次打井失败后,在我确定的井位打出甘泉,全校的师生欢呼雀跃。他们送给保定市老科协的感谢信和锦旗中写道"边公神技蔡法眼,片麻岩层掬甘泉"……
  河北省十大绿化荒山大户、顺平县峰泉村许惠青辞去县工商局干部的职务。他承包的4000亩荒山因无水源,需远距离挑水栽树每年耗资3-4万元。我在半山腰为她定的井出水达50m3/时。她感动地说"我再承包一块荒山,以报答边教授。"如今,她承包的荒山已达30000多亩,在市扶贫办和老科协的协调下,我又为她义务定井一眼,出水量达100m3/时。09年6月,她的锦旗上写道"觅得清泉来,造福山里人"。
  在国家和河北省网上刊载的(09年3月5日-8日)"全国百名科技专家、致富能手进平山"活动中,我为西柏坡化肥厂初步设计的在Q4冲沟中搞截潜和钻井的方案比原设计可节省资金500万元,在这次活动表彰会上并代表河北团领取奖励证书。
  今年夏天,专家讲座进社区成为保定古城社区教育的一大亮点,我被推举为"周末社区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分别为30多个社区代表作了"居室环境和健康"、"青少年成长教育"的报告,深受欢迎。
  近些年来,河北报刊、电台,保定日报、晚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中央电视�"生活"、"金土地""科教"等栏目四次对找水业绩进行宣传,他们也都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会这样做?"我的答案是唯一的"我从小就唱着'东方红 太阳升……',我是在共产党的阳光照耀、雨露滋润下成长的,是党和人民给了我知识,我就是要把知识贡献给人民,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和漫长的地质年代相比,我们的人生显得太短暂了,所以一定要趁身体还能坚持的时候要为党争光,为人民做贡献。我将在科技扶贫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累点、苦点算不了什么,能为山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找到水源是我的最大乐趣;能把我掌握的知识回报给党和人民是我最大的心愿。

作品来源:河北省老科协       

留言

在线留言

留言人
联系电话
留言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