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银龄风采 > 老科学家先进事迹

志在创业 征程如歌

时间:2019-08-28 来源: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吕日新

  我是曾经战斗在卫生战线的一位老兵,2004年从省疾控中心处级干部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为了实现我多年的夙愿,从2001年起,在太行山区又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故事就从这里说起吧。
  2001年春,由我牵头,几位绿色志愿者于承包了井陉县洞阳坡(省级特困村)万亩荒山,创建了井陉县洞阳坡生态经济园区。从此,这里的荒山变成了园区,山民变成了员工。我们以这7.2平方公里的山场为平台,带领当地群众,经过艰苦奋斗,要把这里建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山村,建成我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从此,我们像种子撒到了太行山革命老区的热土,像战士转战到了绿化太行的阵地,开始了新的生活、新的战斗、新的征程。 
  我们先用了5年的时间种植香椿、连翘、扁桃、甜柿等百万棵树,又用了3年的时间构筑了7座塘坝、修建了15个水池。为了配合造林和治水,十年来,先后组织员工架设索道30多条(现还保存永久性索道16条),实现了苗木、建材等的空中运输;架设动线3.5公里;架设总长度为978米的钢丝绳桥7座;开辟2.5-3.5米宽的山路7公里,0.8-1.5米宽的林间路15公里,基本形成了以空中运输的"天罗"和"桥连山、路连桥"的"地网"为特色的交通运输格局,建成了一个有一定接待能力,总面积1000平方米的园区管理中心,为发展生产,开展旅游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2009年新开1.5米宽的环山路7.48公里,种植优质核桃、黄栌、合欢树各1000棵,修复加固2个蓄水池,架设140米、200米的钢丝绳桥各一座,在海拔914米的大垴顶部建了一座高三层的"风光阁"。
  十年来,一面五星红旗伴随着我们在洞阳坡迎风飘扬,成了管理中心的主要标志。中心设有广播站,每天清晨,一曲曲红色歌曲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在群山中回荡,使这里充满了正气、激情和活力。其实,我们十年的奋斗征程本身就是一支歌。

一支奋斗之歌

  2001年春进山后,先租住老乡两间窑洞,后买了一处空院,过起了典型的农家生活。若进城办事,先走一个小时山路,然后挤公共汽车,买了东西还得沿山路返回。为育好苗,我经常奔忙于各家各户帮他们装袋、播种或处理插条,有时误了午饭或半夜不归。为了栽好树,我对群众逐个进行培训。为保证工作质量,整天在山上指导巡查。半年后,树苗长粗了、绿了,我的体重却减了30斤,变得又黑又瘦。我深知,没有退路,只有横下心来,带领大家艰苦奋斗,才能冲出贫困的峡谷。

一支创新之歌

  我深知,只有依靠科技和自主创新才有出路。工作中,我虚心向专家学习、向实践学习,力图求新,不落俗套。在造林工作中,我总结出一条经验:�"适地适树"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容器苗、雨季造林、旱栽技术三项措施,成功栽植百万棵树,成活率在90%以上,简称"1+3"的栽树模式。2006年省科技厅组织省内专家评议,认为该模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洞阳坡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交通运输十分不便。我组织架设的索道,一天可将万余容器苗运到山上,确保了造林、治水工程的正常进行。索道上的滑车在上山遇山梁时加上小轮成为爬山车,下山遇到山梁时加上过梁塔,地形过于复杂时索道连索道,最长可达2公里。总之,只要需要,索道便可架设到任何部位,使得这里的荒山开发就有了高度和纵深。至于我们的钢丝绳桥,既方便行人,又为山区增加了亮点。经专家评估,结论是:"构思巧妙,用材合理,安全可靠"。山区缺水,为充分利用自然降雨,我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以V型沟、引水洞(洞内充填蛭石)来改造香椿园。若有降雨,水可直达根部,即所谓的"根际灌溉"。再加上向V型沟内大量覆草,达到了保墒、增肥、防草的目的。

一支争气之歌

  进山的前5年,我们平均每年以20万棵的速度植树造林。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来检查工作时告诉我,有的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不可能。我请他多住一天,陪他广泛查看后,他信服了。一天,一个自称是治山奇人的中年男子不请自到,毫不客气地告诉我:你的做法定会徒劳无功、劳民伤财。我问他为什么?他笑了笑走了,想留吃午饭也留不下。三年后,这位奇人又来了,一个劲的道歉,并一再祝贺我们的成功。2004年9月,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吴彬司长看到洞阳坡后高兴地说,我们非常喜欢看到这种造林场面。2007年春,我们全部栽活了从镇政府大院带回的干放了几天想丢弃的13棵江南槐苗,镇党委书记知道后很惊讶:机关栽的江南槐成活率是30%,而村里栽的成活率几乎是零,你们行!我们架设前5座桥时总是请镇里的小陈(家也是洞阳坡村)帮忙,他胆大艺高,别人难以替代。但因他工作太忙,常常要让我们等几个月。2009年9月,拟在国庆节前架好两座桥,其中一座200米长,为洞阳坡钢索桥之最。小陈因忙60年大庆,还是顾不上。我便改进了工艺,组织了精干队伍,大家齐心协力,用了20天的时间两座桥顺利竣工,且质量更好,人们称之为"争气桥"。

一支希望之歌

  2005年春,为配合党员保先教育,我应邀向省疾控中心党员同志们汇报了山里的工作。为表示对山里工作的支持,中心出资3万元为我们配了微机并架设了一座长170米的钢丝绳桥。桥的名称为"健康桥"。此后三年,先后有井陉县林业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分别效仿,于是"致富桥"、"兴林桥"、"科技桥"在园区纷纷落成,我们称之为"健康桥效应"。最近又有单位欲在这里出资建桥。在我们的百万棵树中,有6.3万棵的椋子(木本油料)基地,有10多万棵的香椿(木本蔬菜)基地,更有近百万棵连翘(栽80万棵,原野生10多万棵)木本药材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连翘人工抚育基地。如今,香椿、连翘已有收入。特别是连翘叶,其连翘苷含量比果高10倍,含有10%以上的总黄酮,对人体产生的自由基有清除作用,而自由基与衰老、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炎症有关。最近我们无意中发现它还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并经过省疾控中心的药物研究所动物实验后证实。省医科大学药学院的教授们认为,若将连翘叶制茶并推开后,将会对人类健康作出重大贡献!小连翘叶有大文章,现在我们三方拟联合申请科研课题。近几年来,来观光的游人逐年增多。2009年7月18日,由省林业局领导带领省森林公园评审组的专家们对园区基本状况进行了评审,我们获得了省级森林公园的资格。今后,林业和旅游业将成为我们前进的两个轮子。目前,我们面临着大好局面,高校和科研单位纷纷来支持工作;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在这里完成了市科技局和国家发改委关于连翘的科研课题;省林科院无偿帮助我们检测了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还要带课题进来工作;2009年6月,省医大药学院在这挂牌为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石家庄职业教育学院领导和教授表示,免费为我们进行公园规划、人员培训,帮我们做好开园准备和产品上市,拟挂牌作为旅游系学生实习基地。十年的奋斗历程,在我的带领下,一支精干的治山队伍已经形成,其骨干是六位区长(含一名常务区长),大家齐心协力,纪律严明,很有战斗力,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成功的组织特征。
  春天的洞阳坡,8000亩连翘黄花似金;夏天的洞阳坡植被丰富,海拔较高适宜避暑;秋天的洞阳坡上万棵的黄栌火红如霞。这里紧邻苍岩山风景区,在省会西部百里生态圈内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几年来,到过园区的人不少,他们当中有领导、学者、户外活动爱好者、摄影爱好者。这里的美景和创业模式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也留下了不少具有诗情画意的佳作。如:井陉县委庞彦须书记写道:"暮年豪情高万丈,当代愚公战太行。万亩林果香飘溢,致富桥上奔小康。"市诗词学会李文学会长留下两篇新作。其一,赏洞阳坡连翘园:"雨中连翘舞婆娑,带露枝头闪亮波。浓绿铺开同富锦,火红流似向阳河。驱邪祛病身长健,保土拦洪志未磨。非是神仙能赐福,愚公智叟共移坡。"其二,铁索浮桥:"浮桥栉比与天齐,十里阳坡望欲速。不借黄粱温幻梦,还从赤胆踏云霓。僧居山垴空怀愿,人战悬崖自鼓鼙。大义由来谋远利,五星旗下果成畦�"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老主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老理事长(现均为顾问)、中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学家94岁高龄的石山老人,于2009年4月11日第三次光临洞阳坡指导工作,临走时留下诗作:"三上洞阳坡,山花笑迎我。当年荒山地,林草植满坡。多谢退休客,治山献奇策。佳处遍太行,此处更人合。事迹信且达,影响更多重。认真推广后,举国起新风。"


作品来源:河北省老科协       

留言

在线留言

留言人
联系电话
留言内容
×